并行度(DP)
随着 Web3 应用日益复杂,可扩展性和效率的需求变得至关重要。为了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,业界正在向更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转变。从顺序处理到高度并行化的架构的演进,标志着区块链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在优化 Layer-1 网络协议、执行引擎、调度算法和存储管理方面,我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,将整体吞吐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。
为了全面了解 L1 并行领域的现有和未来技术,我们将网络并行化的能力定义为不同的并行度( DP ) 及其在提升性能方面的预期能力 (p),如下所示:
注意:L2 和 L3 可以直接与 L1 协同工作以增强整体可扩展性,因此它们超出了我们的 DP 定义和本次讨论的范围。

DP0:顺序模型(p)没有并行执行的线性处理。
评论DP1:可扩展共识(2p~5p)改进的共识机制,具有可扩展性、适应性、安全性和高性能块传播,确保立即实现最终确定性。
注释DP2:DP1 + 并行事务(5p~10p)利用并行推测、调度和多线程、多指令能力实现高吞吐量事务级并行处理。
注释DP3:DP2 + 流水线(15p~50p)采用多级流水线处理,在确保多级最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,显著提高整体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。
评论DP4:DP3 + 并行 Merklization 与加速状态访问 (100p~500p)并行性的巅峰,采用统一的 Merklization 和索引方案来解决 IO 效率和状态膨胀问题,实现数据访问的完全并行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存储成本。
注释DP5:DP4+并行异构计算(500p+)充分利用节点非对称算力,支持GPU、TEE、FHE加速器、ZK加速器、智能网卡等异构硬件的并行能力,在全面提升网络并行能力的同时,增强整个网络和应用的安全性。
场景规模越大,所需的DP就越高。随着Web3应用的发展,一些平台最近从DP2进入了DP3。然而,为了彻底解决可扩展性挑战并确保大规模采用,过渡到DP4至关重要。
原文:https://docs.pharosnetwork.xyz/introduction/concepts/degree-of-parallelism-dp
Last updated